新闻资讯

联系方式

不同类型的水性氟碳涂料性能也是不同的

更新时间:2025-5-12   点击:107次

不同类型的水性氟碳涂料因树脂体系、固化机制、配方设计及应用场景的差异,在耐候性、力学性能、化学抗性、施工特性等关键性能上存在显著区别。以下从核心分类维度解析其性能差异:

一、按树脂体系与分散形态划分的性能差异
1.水性氟碳乳液涂料(如PVDF/FEVE乳液)
优势性能:
性:VOC含量极低(通常<50g/L),符合严苛标准(如GB30981-2020),适合室内及敏感环境。
施工适应性:常温自干,可辊涂/刷涂/喷涂,对基材(混凝土、铝材、钢材)附着力良好(划格法≥0级)。
耐候性:人工加速老化>3000h(粉化≤1级,色差ΔE≤3),长期户外使用不易褪色、粉化。
局限性:
硬度与耐溶剂性:硬度中等(2H-3H),耐溶剂性较弱(如酒精擦拭50次可能轻微失光),需配套封闭底漆提升致密性。
涂层厚度:单次成膜薄(干膜15-25μm),需多次施工达到设计膜厚。
2.水性氟碳分散体涂料(如纳米级PVDF分散体)
优势性能:
高性能指标:固体含量高(60%-70%),涂层致密坚硬(硬度≥3H),耐化学腐蚀(耐10%硫酸浸泡>1000h无变化),耐盐雾>5000h(优于乳液型)。
耐温性:烘烤成膜后(180-230℃),耐温可达150℃长期使用,适合工业预制件。
局限性:
施工条件:需高温烘烤固化,常温下成膜不完整,现场施工难度大;成本较乳液型高30%-50%。
柔韧性:涂层较脆,基材变形时易开裂,需搭配弹性中间层。
二、按固化方式划分的性能差异
1.常温自干型水性氟碳涂料(单组分为主)
性能特点:
便捷性:无需调配,表干快(30-60分钟),适合现场施工(如旧墙翻新、大型钢结构),施工温度5-35℃。
基础性能:耐候性达标(人工老化>2000h),附着力良好(与镀锌板附着力≥5MPa),但耐溶剂性较弱(汽油擦拭20次可能露底)。
应用限制:
固化依赖环境湿度(25℃/50%湿度需7天),低温(<5℃)或高湿(>85%)环境成膜不良,易出现粉化。
2.交联固化型水性氟碳涂料(双组分)
性能提升:
力学与化学性能:引入水性异氰酸酯固化剂后,硬度可达3H-4H,耐溶剂性显著增强(丙酮擦拭50次无漆膜破坏),耐湿热(2000h无起泡)。
耐候性:人工加速老化>5000h(色差ΔE≤2),适合高紫外线环境(如高原、热带地区)。
施工要求:
双组分混合后活化期短(4-6小时),需现配现用;对基材处理要求高(需喷砂至Sa2.5级),施工成本增加10%-20%。
三、按用途与功能划分的性能差异
1.建筑装饰用水性氟碳涂料
核心性能:
装饰性优先:提供多样光泽(哑光、半光、高光)和金属质感(如仿铜、仿铝效果),颜色保色性强(耐候5年色差ΔE≤5)。
基材适配性:针对混凝土外墙设计,具备性(水蒸气透过率≥0.1mg/(m²・h)),防止内部水汽导致鼓泡。
不足:
耐重载摩擦性能较弱(Taber磨耗>500次后光泽下降10%),不适合地面、设备表面等高磨损场景。
2.工业防腐用水性氟碳涂料
核心性能:
防腐性突出:配套环氧富锌底漆(锌含量≥80%)后,盐雾测试>5000h(无锈蚀、起泡),耐酸碱(10%NaOH浸泡30天无脱落)。
力学强度:断裂伸长率≥20%(适应基材轻微形变),性(落砂法>5000L)优于建筑型涂料。
要求:
需严格遵循配套体系(底漆-中间漆-面漆总膜厚≥200μm),单涂面漆无法达到长效防腐;部分类型含锌粉,储存时需防沉淀。
3.功能型水性氟碳涂料
自清洁型:
附加性能:表面接触角>90°,雨水冲刷可带走灰尘;添加TiO₂光催化粒子,紫外线照射下分解有机污染物(如霉菌、油污),自清洁效率≥80%。
超耐低温型:
低温性能:-40℃下涂层拉伸强度保持率≥90%,断裂伸长率≥15%(普通型-20℃时易脆裂),适合极地、冷库环境。
防火型:
防火性能:达到B1级阻燃标准(GB8624),遇火时膨胀形成隔热层,延缓基材升温(热释放速率峰值≤150kW/m²),但耐候性较普通型下降10%-15%。
选择建议:
耐候与装饰优先:选乳液型或单组分建筑型,适合普通户外建筑、铝合金门窗。
高防腐与工业环境:选双组分交联型或分散体型(烘烤条件允许时),配套完整涂层体系。
功能需求(自清洁、防火):根据环境(如污染严重、消防要求高场景)选择对应功能型,但需接受部分基础性能(如耐候)的轻微妥协。
施工便利性:现场施工选常温自干型,工厂预制件选分散体型(烘烤提升性能)。
通过明确性能差异,可针对性匹配基材类型(金属/混凝土)、环境腐蚀等级(如C5-I海洋环境需耐盐雾>5000h)及施工条件,实现性价比与性能的优平衡。
水性氟碳涂料

0797-8210668

首页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