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墙氟碳涂料在春雨季施工时,受低温、高湿度、多雨等气候因素影响,易出现涂层附着力差、起泡、返白、干燥缓慢等问题。需严格把控施工各环节,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
一、施工前的环境与材料准备
关注天气预警,避开不利时段
施工前务必查询天气预报,严禁在雨天、大雾天(相对湿度>85%)或气温低于5℃时施工。春雨季多阵雨,需预留足够干燥时间(至少4小时无降水),避免刚施工就遇雨导致涂层被冲刷。
若施工中突遇降雨,立即停止作业,用塑料布覆盖未干燥的涂层,防止雨水直接冲刷;雨后需检查基层和涂层状态,确认干燥后再继续。
基层处理:严控含水率与平整度
基层(如混凝土、水泥砂浆、金属等)含水率≤10%(可通过含水率测定仪检测),否则易导致涂层起泡、脱落。春雨季基层易返潮,可通过通风、烘烤(金属基层)等方式加速干燥。
清理基层表面的浮灰、油污、苔藓、松动颗粒等,修补裂缝和凹陷(用配套腻子或修补砂浆),确保表面平整、坚实。金属基层需除锈至Sa2.5级或St3级,避免锈蚀影响附着力。
涂料及辅助材料的预处理
氟碳涂料(尤其是溶剂型)在低温下可能出现粘度升高、分层现象,施工前需将涂料放置在5℃以上环境中预热(避免明火直接加热),并充分搅拌均匀,时按说明书添加稀释剂(控制用量,避免过度稀释影响性能)。
配套底漆、腻子等材料需与氟碳涂料兼容,且同样需确认在潮湿环境下的适用性(如选用耐水型腻子),避免因底层材料不耐潮导致涂层整体失效。
二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
控制涂层厚度与施工间隔
春雨季干燥慢,需严格按照“薄涂多遍”原则施工,每道涂层厚度不宜过厚(通常底漆30-50μm,面漆40-60μm),避免内部溶剂无法挥发而形成气泡。
两道涂层之间的间隔时间需延长(比常温下增加50%以上),确保前一道涂层干燥(可通过指触法判断:手指轻触无粘感,用力按压无痕迹)。例如,常温下间隔4-6小时,春雨季需延长至6-10小时。
调整施工工具与操作方式
采用喷枪施工时,调整气压(通常0.3-0.5MPa)和喷嘴口径,确保雾化均匀,避免因涂料雾化不良导致表面流挂或针孔。
施工方向保持一致(如横向或纵向),避免交叉喷涂产生接痕;阴角、窗台等易积水部位需多涂1-2遍,增强性,且涂层边缘需收边平整,防止雨水渗入。
避免涂层与水分直接接触
施工过程中,若基层或已涂涂层表面不慎沾水,需干燥后再继续施工,严禁带水操作。
对于刚施工的涂层,可搭建临时遮挡棚(如塑料布、彩条布),防止露水、雾气直接附着在表面,导致涂层返白(水分渗入涂层,使颜料或树脂析出)。
三、施工后的养护与验收
延长养护期,避免过早暴露
完工后需静置养护7天以上(常温下通常为5天),期间避免雨水冲刷、重物碰撞或污染。若遇降雨,需覆盖保护直至涂层固化。
养护期间定期检查涂层状态,如发现局部起泡、返白,需及时铲除并重新修补(干燥后补涂底漆和面漆)。
验收重点:性与附着力
验收时可进行泼水试验:向墙面泼水,观察涂层表面是否形成连续水膜(无渗水、吸水现象),若出现渗水点,需检查涂层完整性并修补。
用划格法检测附着力(参照GB/T9286),确保涂层与基层、各涂层之间附着力≥1级,避免因潮湿导致后期脱落。
四、场景的额外注意事项
旧墙面翻新:需清理旧涂层(尤其是已粉化、起壳部分),若基层存在霉菌,需先用剂处理,再涂刷抗碱封闭底漆,防止碱性物质渗透导致氟碳涂层变色。
金属幕墙等基材:除除锈外,需涂刷氟碳底漆(如磷化底漆),增强与金属表面的附着力,且施工后需检查焊接点、螺栓等部位的涂层覆盖情况,避免漏涂导致锈蚀。
春雨季施工的核心是“控湿、控温、控干燥”,通过严格把控环境条件、基层处理和施工细节,可大限度减少潮湿对氟碳涂层性能的影响,确保外墙长期具备优异的耐候性和防腐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