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结构氟碳漆施工包括施工前准备、底漆施工、中间漆施工、面漆施工及验收等多个环节。以下是详细的做法:
施工前准备
表面处理:钢结构表面的油污、灰尘、锈迹等会影响氟碳漆的附着力,需采用机械打磨或化学除锈的方法进行处理,使钢结构表面达到Sa2.5级或St3级标准,即表面无可见的油脂、污垢、氧化皮、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,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。
检查钢结构:对钢结构的平整度、焊缝等进行检查,如有凹凸不平、焊缝缺陷等问题,应进行和打磨,确保表面平整光滑,以利于氟碳漆的均匀涂布。
材料和工具准备:根据施工面积和设计要求,准备好足够的氟碳漆及配套的稀释剂、固化剂等材料。同时,准备好喷枪、刷具、滚筒、砂纸、防护用品等施工工具和防护用具。
底漆施工
底漆选择:根据钢结构的使用环境和要求,选择合适的底漆,如环氧富锌底漆、无机富锌底漆等。这些底漆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和附着力,能为后续的涂层提供坚实的基础。
调配底漆:按照底漆的使用说明,准确称量并调配底漆,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和固化剂,搅拌均匀,使其达到合适的施工粘度。调配好的底漆应静置一段时间,让其充分熟化后再使用。
涂刷底漆:采用刷涂或喷涂的方法,将底漆均匀地涂布在钢结构表面。刷涂时应注意涂刷方向一致,避免漏刷和流挂;喷涂时要调整好喷枪的压力和喷嘴大小,保持喷枪与钢结构表面垂直,距离约15-30厘米,匀速移动喷枪进行喷涂。底漆的干膜厚度一般应达到30-50微米,具体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。
干燥和打磨:底漆施工完成后,让其充分干燥,干燥时间根据底漆的类型和环境温度、湿度而定,一般需要24-48小时。干燥后,用砂纸对底漆表面进行轻微打磨,以增加底漆与中间漆的附着力。
中间漆施工
中间漆选择:常用的中间漆有环氧云铁中间漆等,它具有良好的填充性和屏蔽性,能增强涂层的整体性能。
调配中间漆:按照中间漆的产品说明进行调配,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和固化剂,搅拌均匀。
涂刷中间漆:同样采用刷涂或喷涂的方法进行施工,施工要求与底漆相同。中间漆的干膜厚度一般为50-80微米。
干燥和检查:中间漆施工完成后,进行干燥处理,干燥时间一般为24小时左右。干燥后检查中间漆表面是否平整、有无针孔、气泡等缺陷,如有问题应及时进行修补。
面漆施工
面漆调配:氟碳面漆应严格按照比例加入固化剂和稀释剂,充分搅拌均匀。调配好的面漆需静置15-30分钟,以气泡。
喷涂面漆: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或空气喷涂的方式,一般喷涂2-3遍,每遍之间应间隔适当时间,待上一遍面漆表干后再进行下一遍喷涂。每遍面漆的干膜厚度约为30-40微米,终氟碳面漆的总干膜厚度应达到60-100微米。
施工环境控制: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-35℃之间,相对湿度不超过80%。在高温、高湿或低温环境下施工,可能会影响氟碳漆的干燥速度和涂层质量。
质量验收
外观检查:涂层表面应平整光滑,颜色均匀一致,无流挂、漏涂、起泡、针孔等缺陷。
厚度检测:使用涂层测厚仪对涂层厚度进行检测,检测点应均匀分布在钢结构表面,每个构件检测点数不少于3个,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小厚度不应低于设计厚度的85%。
附着力检测:采用划格法或拉开法对涂层的附着力进行检测,附着力应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。
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施工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用品,如口罩、手套、护目镜等,确保施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