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性氟碳涂料作为型高性能涂料,其分类主要基于树脂体系、成膜机理、用途及功能特性。常见分类如下:
一、按树脂体系与分散形态分类
1.水性氟碳乳液涂料
原理:以氟碳树脂乳液(如聚偏氟乙烯PVDF乳液、氟烯烃-乙烯基醚共聚物FEVE乳液)为基料,通过乳化技术分散于水中。
特点:
性好(VOC含量<50g/L,符合GB30981-2020新国标),气味低,适合室内外及敏感环境施工。
施工便捷,可辊涂、刷涂或喷涂,附着力强(与钢结构、混凝土、铝材等基材适配)。
耐候性优异(人工加速老化>5000h),但耐溶剂性较弱(需配套封闭底漆)。
应用:建筑外墙涂装(如住宅、商业建筑)、金属防腐底漆/面漆(如铝合金门窗、轻钢龙骨)。
2.水性氟碳分散体涂料
原理:氟碳树脂(如PVDF、FEVE)以纳米级颗粒分散于水相中,非乳液形态(无乳化剂)。
特点:
固体含量更高(可达60%以上),涂层致密性接近溶剂型氟碳漆,耐化学腐蚀性(耐酸碱>1000h)和硬度(≥3H)更优。
施工需高温烘烤(180-230℃)成膜,常温固化性能较弱,多用于工业预制件(如铝单板、彩钢板)。
成本较高,但综合性能(耐候、)显著优于乳液型。
应用:建筑幕墙铝单板涂装(如机场吊顶、地铁屏蔽门)、光伏支架预涂板材。
二、按固化方式分类
1.常温自干型水性氟碳涂料
成膜机制:依靠水分蒸发,树脂颗粒聚结成膜,无需外加交联剂或高温。
特点:
适合现场施工(如旧建筑翻新、大型钢结构防腐),施工温度≥5℃,湿度≤85%。
表干时间短(30-60分钟),但固化需7天以上(25℃/50%湿度)。
典型产品:水性氟碳金属漆(用于仿铜/仿铝效果装饰)、水性氟碳外墙面漆。
2.交联固化型水性氟碳涂料
成膜机制:添加水性固化剂(如水性异氰酸酯、氨基树脂),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。
特点:
硬度、耐溶剂性(耐汽油擦拭>50次)和耐候性进一步提升,适合高负荷工业场景。
需双组分混合后使用(活化期4-6小时),施工工艺较复杂。
应用:化工设备防腐面漆、船舶甲板涂料、汽车零部件涂装。
三、按用途与功能分类
1.建筑装饰用水性氟碳涂料
细分类型:
外墙:高耐候性(抗紫外线导致的粉化、褪色),常搭配水性氟碳底漆+中层漆+面漆体系(如配套硅丙底漆,提升附着力)。
金属幕墙:针对铝型材、镀锌板设计,含锌粉底漆(锌含量≥80%)增强阴极保护,面漆提供金属质感(如砂纹、哑光效果)。
典型标准:符合JG/T502-2016《水性氟碳建筑涂料》,耐人工气候老化≥3000h。
2.工业防腐用水性氟碳涂料
细分类型:
钢结构防腐:配套环氧富锌底漆/水性聚氨酯中间漆,形成“底漆防锈+面漆耐候”复合体系(如桥梁、风电塔筒,盐雾测试>5000h)。
混凝土防腐:用于污水处理池、核电站混凝土结构,耐酸碱同时具备呼吸性(防止基材内部水汽鼓泡)。
核心性能:耐盐雾(GB/T1771)≥3000h,耐湿热(GB/T1740)≥2000h。
3.功能型水性氟碳涂料
自清洁型:添加二氧化钛光催化粒子,紫外线照射下分解表面污染物(如灰尘、霉菌),减少人工清洗(适用于光伏板、高层建筑幕墙)。
超耐低温型:-40℃环境下涂层不开裂,用于极地设备、冷库外墙。
防火型:复合膨胀型阻燃体系,达到B1级防火标准(GB8624),用于隧道、石化厂房钢结构。
四、按涂层结构与配套体系分类
1.单组分水性氟碳涂料
特点:开桶即用,无需调配,适合装饰性要求为主、防腐等级中等的场景(如小区护栏、市政设施)。
局限:综合性能(尤其是耐溶剂性)低于双组分体系。
2.双组分水性氟碳涂料
特点:主剂(氟碳树脂)+固化剂分开包装,施工前混合,通过交联反应提升力学性能和化学抗性(如耐原油浸泡>30天)。
应用:高防腐要求场景(海洋工程、化工储罐),需严格遵循“底漆-中间漆-面漆”配套方案(如环氧底漆+水性氟碳中间漆+面漆,总膜厚≥200μm)。
水性氟碳涂料的选择需结合基材类型(金属/混凝土/塑料)、环境腐蚀等级(C2-C5I)、装饰需求(光泽/颜色/质感)及施工条件(现场/工厂、常温/烘烤),通过合理配套实现“性”与“高性能”的平衡。